界面新闻记者 |
又一智能驾驶公司加速布局机器人赛道 。12月4日 ,上海纵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纵目科技曾经是智驾行业的明星公司,2015至2022年期间 ,公司完成了A至E轮融资,资方包括联想和小米集团,彼时以超90亿元的估值成为中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赛道的独角兽。
进入2023年,先后经历核心高管离职 、大客户泊车产品供应商切换引发的动荡 ,纵目科技的发展受到影响,当年营收增速大降 。次年1月,纵目科技正式公布子公司蚕丛机器人。
此次上海纵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代表着公司在机器人业务领域再次出手动作。
纵目科技并非唯一拥抱机器人赛道的智能驾驶相关公司。今年年初,自动驾驶公司地平线成立子公司地瓜机器人,提供机器人开发软硬件 。另据财经媒体《晚点LatePost》9月报道 ,激光雷达及感知解决方案供应商速腾聚创组建了数十人的机器人团队,并开放机器人方向感知算法工程师的招聘。
企业纷纷加码机器人,与当前火热的具身智能概念息息相关。具身智能指的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 ,使其获得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最终形态 。而通用机器人将成为具身智能最广泛的一种载体。
看中具身智能及机器人赛道的,不仅有智能驾驶产业链上的知名公司 ,还有领域内的高端人才。据21世纪经济报道日前消息,地平线副总裁、前软件平台产品线总裁余轶南已于近期正式离职,将进行具身智能创业,主要做消费级产品方向 ,包括机器人 。
一个月前,前小米智驾量产负责人刘方加入电子公司安克创新组建的具身机器人团队,此前小鹏前自动驾驶AI负责人刘兰个川也曾短暂加入安克创新 ,负责机器人 、大模型等具身智能方面的研发工作。
除上述人士外,其余业界知名大牛如华为车BU前首席科学家陈亦伦、Momenta前量产研发负责人高继扬等也已经投身这一热潮。
智能驾驶行业在过去十年经历高速发展,技术仍在进步 ,但头部公司占位格局已经逐渐明晰,外国知名企业包括特斯拉、Waymo,国内也有华为、小鹏 、理想等卡位第一梯队 ,较为弱势的公司甚至已经倒闭 。
在全球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累计投资超过千亿美元后,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部署时间仍遥遥无期,各大智驾公司近年来估值持续下跌。
这一背景下 ,自动驾驶公司在资本市场陷入沉寂,据国内数据分析机构调研,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共发生144起投融资事件,融资规模为932亿元。去年自动驾驶领域公开了近140起重要融资事件 ,但披露融资总额也仅仅刚超200亿元 。
与自动驾驶行业相反,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处于市场初期,投融资也正在升温。以最火热的人形机器人赛道为例 ,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金额为12.01亿元,去年飙升至54.61亿元 ,创下历史新高。融资事件数量也从9起增至22起。
而对于自动驾驶企业及人才而言,转向具身智能及机器人具备底层基础,即自动驾驶汽车与具身智能的运行逻辑存在一致性 ,都包括感知、决策、执行 。特斯拉CEO马斯克认为,特斯拉汽车是轮子上的机器人,似乎已经暗示智能汽车和机器人在技术上共通。
自动驾驶的技术和硬件可以复用到具身智能领域。例如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就搭载了与特斯拉车辆相同的FSD技术,以及Autopilot相关神经网络技术和视觉传感器 。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也不仅适用于汽车,还将应用于机器人产品。
区别在于,具身机器人面临的应用环境更复杂 ,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一位人形机器人研发人员告诉界面新闻,以运动角度为例,“汽车目前只需要做到在地上的平面运动 ,而机器人需要兼顾前后左右甚至上下各维度,更接近‘三维空间’,这对软硬件协同提出新的挑战 。”
值得一提的是 ,业内普遍认为智能驾驶相关企业的车规量产经验,也可以为大规模制造机器人提供借鉴。
另外,当前关于机器人的技术路线上还存在争议。如移动能力上行业可分为双足和非双足 ,手指则有二指 、三指、五指等方案 。相比国内汽车公司及产业链逐渐向纯视觉方案靠拢,当前机器人行业还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是各家企业争相定义技术标准 ,甚至获得行业主导权的抢滩期。
具体到个人从业者的选择,当前的转向趋势背后是,机器人行业人才稀缺,待遇随之水涨船高。一位人形机器人研发主管向界面新闻表示 ,清华、北大学历只是其在招聘过程中选人的门槛,大约一百份简历中仅有一位候选人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历符合面试要求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